近日,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与财政部长先后证实,已批准总额超过90亿美元、采购42架中国歼-10C战斗机的计划。这笔交易一经公布,便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其折算下来高达2.1亿美元的单机价格,甚至超过了法国号称“全球最贵”之一的“阵风”战斗机(印尼采购单价约1.93亿美元)。过去以“高性价比”著称的中国战机,此番为何能以更贵的总价赢得订单?这背后的逻辑,远非单一战机性能对比所能概括。
答案在于:印尼购买的不仅仅是一架战斗机,而是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完整的空中作战与防御体系。这笔订单的总价,是体系价值而非飞机单价的体现。
首先,必须厘清一个关键概念:歼-10CE的战斗机本身(“裸机”价格)其实远低于“阵风”。 据业内分析,歼-10CE的裸机价格可能在8000万美元以下,而“阵风”的裸机价格则高达约1.1亿美元。单从飞行平台的性价比来看,中国战机依然保持着显著优势。
然而核心的成本差异和印尼的战略投资,在于飞机之外的“体系赋能”。 对于印尼这样一个由上万岛屿组成的国家而言,单纯购买战斗机如同只买轮胎而不造公路,无法形成有效的国防力量。
此次军购的巨额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建设以歼-10C为中心的地面维护体系、空战指挥系统,并对印尼原有的相关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此外,合同中必然包含了足够多年使用的备件和配套的先进弹药库(如PL-15E远程导弹等)。同时,对飞行员、地勤人员进行的全面、体系化培训,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软性投资。
也就是说,中国这次向印尼出口的是一个“交钥匙”工程。印尼支付的超过2亿美元的“单价”,实际上是 “裸机价”+“体系建设费”+“弹药库”+“培训服务包” 的总和。这好比购买手机,只看裸机价固然重要,但决定最终体验和成本的是包含套餐、保险和增值服务的总价。
反观“阵风”战斗机,虽然性能卓越,但其系统相对封闭,后期维护成本高昂,且在政治层面易受出口国(法国及欧盟)政策变化的制约。印尼为歼-10C支付更高的总价,实际上是在为一种可控、独立、且不受外部政治条件限制的国防安全与体系化能力买单,这远比单一平台的价差更具战略价值。
其次,歼-10C及其所嵌入的体系作战价值已获实战验证。 今年印巴“五七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在实战中发挥出色,使用PL-15E远程空对空导弹取得了击落印度战机的战果,其中就包括了法制“阵风”。这场空战首次在实战中验证了中国制造的战机、导弹与指挥控制系统所构成的完整“杀伤链”的有效性。对于印尼而言,这一战例极具说服力,它证明了中国武器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远超单一平台的性能参数。
最后,战略自主权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与美欧武器常附加政治条件、限制使用范围不同,中国军售秉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设使用限制,保障了配件和技术的持续供应。巴基斯坦F-16战机因美国限制而在关键时刻成为“摆设”的教训,无疑让印尼等寻求战略自主的国家印象深刻。选择歼-10C,意味着印尼选择了一条更独立、更可靠的国防现代化道路。
因此,印尼这笔看似“更贵”的交易,实则是一笔精明的战略投资。它清晰地表明,中国军工出口已实现了从“提供高性价比裸机”到“输出高价值、全流程作战体系”的历史性跨越。印尼看中的,是歼-10C背后所代表的、可与本国深度整合并持续升级的作战体系,以及中国所提供的那份不受制于人的“战略安全感”。这不仅是军购,更是一份关于国家未来防务自主的“宣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