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流感发病的48小时是自救黄金时间”登上热搜
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接民介绍
流感大多为自限性
少数患者因出现肺炎等
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
可发展成重型/危重型病例
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急性坏死性脑病或
多器官功能不全等而死亡
为帮助大家
正确应对流感流行与保护自身健康
医生为大家解析和分享
为何流感发病48小时是
自救黄金期
流感发病机制及病理: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病毒颗粒或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流感病毒的RNA被转运到宿主细胞核内后,在其病毒转录酶和细胞RNA多聚酶的参与下,病毒RNA进行转录,形成与核蛋白体结合的互补RNA,即为mRNA,在复制酶的参与下利用宿主的核苷酸再复制出病毒RNA,再移行到细胞质中参加装配,最后通过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从细胞释放,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引起病变。

在发病48小时内,病毒载量呈指数级增长,但尚未突破呼吸道屏障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此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抑制流感病毒自身mRNA转录,使病毒失去自我复制能力,而且单一剂量(40~80mg)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即可抑制病毒复制。
流感病毒激活免疫系统后,前列腺素释放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引发高热。在48小时内,免疫细胞(如CD8+T细胞、NK细胞)尚未因过度激活而耗竭,此时辅助抗病毒治疗可协同清除病毒。若超过48小时,病毒可能已突破呼吸道屏障,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导致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明确指出,流感流行季,有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获益最大。
48小时黄金期自救,不同人群
各有侧重
1、儿童:

儿童感染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一旦诊断或者高度怀疑流感,就要积极抗病毒治疗。症状出现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即使超过黄金48小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也能受益。所以对于小儿来说,不管流感症状出现几天了,如果病情还没有好转,都应该从怀疑或确诊后尽早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
2、成人: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流感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被认为是关键治疗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尽早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非常有效,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有助于缩短流感持续的时间,通常可以使病程缩短约一到两天。最重要的是,在预防流感并发症和重症上也有帮助。
3、高危人群:
有3类人群感染流感,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要比其他人高:65岁以上人群、有基础疾病人群、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
另外,如果体温39°C以上持续3天、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就要及时就医,自愈的可能性较小。高危人群在“黄金48小时”之内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发展成肺炎、重症、白肺等。
流感预防做好3点
在流感流行期,除了要掌握“发病48小时内的自救”外,“未病先防”尤为关键——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这一环节主要需做好以下3点:
1、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和卫生检疫人员等;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养老机构、 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孕妇; 6~59月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型/危重型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不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
3、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