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的产生及运营对支付系统的影响
数字人民币是伴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移动支付、金融监管以及强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发展起来的。加强支付拓展与强化监管措施是近年来的重要政策方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到: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推进清算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
创新货币发行形式
我国央行早在2014年即开始着手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工作,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的电子支付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型的付款方式,现有的电子支付,比如银行卡、扫码付等仅仅是支付方式的外壳,而数字人民币简单来说就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央行创新货币的发行形式,由仅仅发行纸质货币到纸质、数字人民币同步发行。
对支付体系的影响
支付即结算。现代化支付系统是负责交易指令传输,在日终后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将资金划转至不同的银行,进而实现债权债务的清算,支付与结算不是同时发生的。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则实现了支付即结算,因为数字人民币是法币,一旦实现转移,即代表资金结算的完成,类似于重新回归到了纸币付款的时代。
双离线支付。数字人民币的支付过程可以脱离支付系统而独立运行,由于数字人民币可以存放在自己的数字钱包中,这个钱包可以脱机运作,无需与银行后台关联,尤其是在双离线的环境下,双方数字人民币的收付是无法由除交易双方外的第三方获知的,这个双离线应用场景,很好地体现了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币的特性。
双离线交易成功后,由于处在离线环境下,交易记录还未上链,央行后台并未记载该笔交易,只有在有网的环境下完成上链,整个交易才完成了闭环。这个支付过程,并未涉及到现有的央行支付系统,只是双方数字钱包的一增一减而已。
与纸币的不同。在纸币付款的场景下,由于纸币为实物,涉及到实物的运输,需要人们到物理网点进行纸币的存取,只要现金持有者不去银行存款,这笔款就一直游离在线下,要了解这笔资金的动向,就需要安排人员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数据统计,而数字人民币推出后,就极大改变了这个情况,数字人民币是相对无形的资产,由央行后台进行全天候的监控,每一笔交易上链后都有清晰的记录,而脱链交易是有严格的金额、次数与场景限制的。
D音支付
D付 — 商业闭环的最后一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