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诊室】栏目致力于中医体质平衡、保健养生和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预防治疗调理,介绍阴平阳秘健康生活知识,养肺护肺常识及肺康复。
诊室故事
林琳诊室
“林教授,最近天气比较热,虽然没有急性发作,但是走起路总是不太够气,想找你帮我‘执翻几剂’调一调。”
68岁的何伯是一位有10年病史的慢阻肺患者,过去每逢秋冬季就要发作一两次,有时还需住院治疗。两年前,他开始在广东省中医院林琳教授门诊长期复诊,接受中西医结合调理,尤其重视中医“冬病夏治”的调养思路,自那以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林琳教授仔细询问,刻下症见:活动后气促,晨起少许咳嗽、咳痰,无怕风怕冷,疲倦,口干无口苦,纳一般,眠一般,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
林琳教授判断,目前何伯处在慢阻肺稳定期。这次回诊,何伯虽然没有出现明显感染或急性加重症状,但总觉得气短乏力、动则易喘,建议联合中药协同治疗,改善体质,巩固根本。在中医的角度,该病属于“肺胀”范畴,四诊合参,辨证为肺肾气虚、宗气不足证,基于此,林教授给何伯开了具有温补肺肾、补益宗气、扶正固本功效的方剂,并教会了何伯夏季调养的一些小妙招。
林教授指出:“夏季阳气最盛,是扶助正气、调理脏腑、改善体质的关键时机。尤其慢阻肺患者,在此时调养肺脾肾三脏,可打好基础、减少秋冬发作,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重要窗口期。”
为什么夏天是慢阻肺调养的“黄金时期”?
很多人以为慢阻肺的重点在于秋冬防加重,其实不然。夏季才是“治未病”的黄金窗口,不容错过。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阳气者,生命之本。慢阻肺属于中医“肺胀”“喘证”“虚劳”等范畴,其本因肺脾肾亏虚,宗气不足,卫外不固,导致外邪易侵、咳喘反复。而夏季天热阳盛,寒邪潜藏,腠理开泄,是调补肺脾肾、培育宗气、扶助阳气的关键阶段。
林琳教授指出,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此时若能温补肺肾、健脾益气、培育宗元,不仅可增强肺的宣发肃降、纳气之能,还能提升整体抗邪之气,减少秋冬咳喘反复发作。特别是那些每年一到寒冷季节就犯病的慢阻肺患者,更应抓住盛夏时机,顺天时而调阴阳,养根本而护正气。
林教授还特别提到,慢阻肺患者夏季还可结合饮食、生活、作息等配合中药汤剂及三伏贴等外治法调养,把握夏天这个时期,顺应自然、内外兼修,是慢阻肺患者少发作、少咳喘、少住院的根本之道。
顺应天时,温养正气
1.饮食调养:补气养阴,健脾温肾
夏季气温虽高,但湿热交蒸,极易伤脾耗气,影响肺功能。饮食上应以益气养阴、健脾温肾为主,可选择五指毛桃、北芪、党参、巴戟天等,注意避免寒凉、生冷、辛辣食物。
2.起居调护:护阳避寒,作息规律
夏季白昼长、阳气旺,起居上应早睡早起,顺应阳长阴消之势,避免熬夜与过劳。虽然天气炎热,但慢阻肺患者仍需谨防贪凉受寒。空调温度宜设定在26℃以上,避免冷风直吹胸背或头颈,以防风寒侵袭诱发旧疾。
3.运动养生:动静结合,升发阳气
所谓“动则生阳”,夏季是慢阻肺患者运动养生的好时机。建议清晨适度锻炼、户外晒太阳,助阳气升发。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宗元养肺功等中医传统功法,行气活血、强壮肺脾肾之气,改善呼吸功能与精神状态
4.情志养生:心境平和,肺气舒畅
情志变化直接影响肺气。慢阻肺患者长期患病易生焦虑、沮丧,影响病情稳定。夏季阳气旺盛,亦为调养情志、宁心安神的好时机。建议通过冥想、音乐放松、八段锦等柔和运动来调节情绪,使肺气得以宣畅。
5.药物管理:规范治疗,内外同治
夏季虽症状减轻,但吸入药物治疗不能擅自减停。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长期规律吸入治疗是稳定病情的基础。
此外,夏季还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重要时机,可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内服中药调补肺脾肾,并配合艾灸、三伏贴等外治法,提高免疫力,减少秋冬季发作风险。
三款推荐膳食
黄芪沙参玉竹乌鸡汤
材料:黄芪30克,沙参20克,玉竹20克,乌鸡半只,生姜3片,红枣4枚,盐适量。
做法:乌鸡切块,冷水下锅焯水去血沫;黄芪、沙参、玉竹洗净,红枣去核。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清水约1.5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起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养阴、润肺止咳、健脾生津。
适合人群:乏力、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慢阻肺人群。
太子参核桃海底椰猪肺汤
材料:太子参15克,核桃50克,海底椰干片20克,猪肺1个,蜜枣2枚,陈皮5克,生姜3片,盐适量。
做法:猪肺冲洗干净,切块后焯水去血沫,再用清水反复洗净;太子参、海底椰、陈皮、蜜枣、生姜洗净,核桃去壳取仁。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加水约2升,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生津,健脾润肺,化痰止咳。
适合人群:久咳少痰、咽干口渴、脾虚食少的慢阻肺人群。
巴戟天炖猪腰汤
材料:巴戟天15克,猪腰1对,杜仲15克,生姜3片,红枣4枚,盐适量。
做法:猪腰对半切开,剔除臊腺筋膜后用盐水生粉抓洗15分钟去腥,焯水备用;巴戟天、杜仲洗净稍浸泡,红枣去核。所有材料入砂锅,加清水约1升,大火煮沸后撇沫,转小火炖1.5–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补肾阳、纳气定喘。
适合:夜间喘促、腰酸夜尿多、腰膝冷痛、肺肾两虚的慢阻肺人群。
林教授提醒,夏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绝佳时机,对慢阻肺患者来说,重在“益气养阴,温补肺肾”。顺应四时、科学调养,能帮助慢阻肺患者夯实基础、减少秋冬发作,为呼吸健康打下坚实的底子!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79年,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中医优势专科,并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规范化建设单位。
专科构建了“五位一体”中西医协同诊疗体系,整合了呼吸内科、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肺功能科、支气管镜介入中心、科研创新团队及慢病管理门诊,形成了覆盖呼吸疾病全生命周期的精准防治网络。针对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肺结节、间质性肺病等常见及疑难病,制定了独具中医特色的诊疗规范,疗效显著。
专科首创以慢阻肺为重点的“培扶宗元”学说,创编了康复锻炼的“宗元养肺功”,研发出健脾益肺颗粒、升芪益肺颗粒等系列院内制剂,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临床和学术水平在全国中医院处于领先地位。
供稿 |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 黎尚钊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