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2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邱清月)7月22日,记者从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600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500亿元。
从结构上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信贷投放主要投向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其中,科技贷款余额2.1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今年5月,人民银行出台实施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深圳市分行迅速推动多项举措在深圳全部落地。数量上,向辖内释放资金614亿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价格上,引导金融机构将政策利率下调成效传导至存贷款两端,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和银行净息差稳定。结构上,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方面,清单内已有超1850家科技企业、89个项目获贷超41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方面,辖内25家银行已实现政策支持行业领域的贷款全覆盖。发挥量价协同效应,推动深圳地方法人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显著增长。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深圳企业亮相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首批发行”“首批注册”“首批工具”。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创新模式、用好政策工具,突出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民营小微等重点,形成科技、普惠贷款余额2个“2万亿”,绿色、数字经济贷款余额2个“1万亿”的信贷格局,规模居全国各城市前列。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推动“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科技信贷创新模式增量扩面,102家企业签约“腾飞贷”36亿元,“科技初创通”助力3761家企业获得贷款48.4亿元。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多举措推动深圳企业“全国首批”亮相债券市场“科技板”,9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合计207.5亿元。联合市财政局探索“种子基金+种子贷”支持体系,已助力153家早期科技企业获贷1.3亿元。
深圳不断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机制,提升融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依托“信贷+征信”,发挥政务数据赋能作用,“个体通”“小微通”“深质贷”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11万户,发放贷款超33亿元。政银担协同推进“跨越贷”试点,推进“创新积分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等联动,筛选首批1000家“无贷户”名单,已有25家企业获批贷款超7000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末,深圳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26万亿元,较年初新增849.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