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倩
日前,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江南农商行)排名第256位。这也是该行连续12年跻身“全球银行500强”。
2009年该行成立至今,坚持“双重引擎”发展战略——润泽小微的普惠服务与均衡发展的业务结构,其注册资本由最初的40亿元增至101亿元,今年总资产更是突破6000亿元大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稳基础
普惠金融从“粗放经营”到“精准滴灌”
江南农商行客户经理走访当地农户。江南农商行供图
夏收时节,面对田间绿油油的小麦和油菜,常州农户王顺华一时犯了难:一来,大规模集中收割需要租用多台农机,这笔开支不小;二来,收割完又要种水稻,提前预付费用给农资经销商,便可享受较高折扣。“可是,这些费用又将如何筹措呢?”
在王顺华一筹莫展的时候,江南农商行溧阳上兴支行客户经理史益锋主动对接需求,很快为他匹配了30万元“农担贷”,还利用今年行里对种粮户的政策,给予了3.5%的利率优惠。
近年来,江南农商行践行“立足江南,服务三农,助力振兴”使命,在服务模式上因地制宜,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
针对溧阳社渚地区青虾养殖产业,江南农商行推出“青虾贷”;主动摸排当地农户资金需求,助力溧阳白茶、金坛雀舌走出常州;支持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江南农商行推出“乡旅E贷”。截至6月末,“乡旅E贷”授信客户188户、授信达46.5亿元。
“张大叔的茶园需要扩建资金,李老板的民宿需要升级改造……”翻开江南农商行戴埠支行的网格日志,客户的每一笔资金需求都被记录在册。为有效覆盖县域金融服务,江南农商行还实行了零售网格化管理模式。“在这种服务模式下,普惠金融实现了从‘粗放经营’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江南农商行零售业务管理部负责人费媛表示。
2024年3月,江南农商行复设小微贷款事业部,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达812.07亿元,阳光贷预授信金额达532.46亿元。目前,江南农商行在常州共设立197家网点,服务触角基本覆盖了本土,延伸至苏州、淮安等地。
优结构
数智赋能,构建多元服务场景金融领域
江南农商行开展企业走访活动。江南农商行供图
去年初,一家专注于交通新材料研发的某科创企业将核心研发团队与生产基地迁至常州。凭借领先的技术成果,企业迅速与多家下游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然而,今年以来,随着产业化基地项目的陆续开工,企业面临的资金周转压力骤增。“若不能及时补充资金缺口,会严重影响正常经营。”该企业负责人说。
在研判企业经营压力与发展潜力后,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西太湖科技支行通过总行相关部门的协同支持,1周内便完成账户开立、授信审批全流程,于6月成功发放500万元信贷资金,及时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我们要坚守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责,为更多入驻常州的科创企业‘浇水施肥’,保驾护航。”该支行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江南农商行推出了“常绿贷”“绿科融”等各类金融产品。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达349.71亿元,新增碳减排贷款17.92亿元。
江南农商行还成立了174支“小圆服务队”,专门为高龄客户提供适老化金融服务。目前,“小圆服务队”队员总人数达1358人,累计开展反诈、反假等适老知识宣传379次,宣传服务6404人次。
不止如此,江南农商行还致力于幼有所长。自2016年以来,江南农商行不断投入慈善事业,每年支持资金100万元助学、助困、助医。截至目前,江南农商行累计13次获得常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特别重大贡献奖”。
在护航本土的基础上,江南农商行正跨境扬帆,走向国际。今年5月,江南农商行发布了“跨境通”品牌,通过创新产品与专业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去”。
据统计,截至6月底,该行外汇结算量完成55.83亿美元,并与马来西亚联昌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下一步,我行将深化生态与科技赋能。通过协同核心企业、迭代升级产品、延伸服务场景,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并且利用科技驱动,升级风控模型、优化平台功能、提升客户体验。”江南农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