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平安银行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在会上,面对过去两年零售改革成果及未来工作规划的提问,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作出详细回应,分享了零售业务的显著变化、积极成效,并提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市场和投资者呈现了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转型进展与前景。
冀光恒表示,自己履职新一届管理层已约两年,这两年间零售业务的变革,也是银行解决自身症结的过程。过去零售业务在发展中存在一定偏差,而经过两年调整,已实现多方面重要转变,且这些转变正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不过最终改革成效仍需投资者和市场来评判。
在零售改革成果方面,冀光恒从战略、战术、团队及协同机制四大维度阐述了核心变化。战略上,零售战略虽未改变,但更加清晰明确。此前业务存在高收益、高风险、高息差的倾向,客户与贷款获取多依赖中介机构,自营渠道薄弱,且对市场变化存在误判。如今,在渠道建设、客户选择以及风控能力提升等方面均实现重大突破,战略定位更贴合市场需求与银行发展实际。
战术层面,业务运营愈发精细。过去过度侧重L端业务,对A端业务重视不足,导致客户有效获取、维护以及客户体验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经过调整,当前业务布局更为均衡,在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与管理上投入更多资源,客户服务质量与业务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零售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往团队一味紧盯市场业绩,如今在关注市场动态的同时,更注重内功修炼与专业能力提升。通过持续的培训与考核机制优化,团队整体专业素养与服务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为零售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总行与分行之间的协同合作也更为顺畅高效。总行明确自身“灌溉”职能,聚焦机制配套完善、激励考核体系优化以及宏观政策研究等方面,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台支持与战略指引;分行作为业务一线,在风险把控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同时获得更多基于地域差异与客户特点的自主决策权,能够更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业务拓展效率。
改革带来的积极成效已逐步显现。零售贷款不良率出现明显拐点,风险结构持续优化。冀光恒强调,一年前上半年的风险“止血”举措至关重要,通过对部分风险业务的调整,有效遏制了不良率上升势头。客户数量稳步增长,自营渠道建设成果丰硕。目前自营渠道人员已增至1100人,且人员单产水平快速提升,为客户获取与业务拓展注入新活力,也体现出银行在自主获客能力与业务盈利能力上的提升。
与此同时,零售存款付息率管控成效显著。两年前,平安银行零售存款付息率在全行业处于领先高位,而经过一年多的调整,若剔除人民币因素影响,付息率下降速度更为明显,有效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提升了盈利空间。
对于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的工作规划,冀光恒明确表示,当前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的“灰暗时期”,正处于“爬坡”阶段,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再次起飞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银行将在现有改革成果基础上,继续深化战略落地,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风险管控,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推动零售业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冀光恒强调,零售业务改革从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到推动战略贯彻实施,不仅需要内部团队的努力与协同,还需市场环境的配合,两年时间能取得当前的趋势性变化已实属不易。未来,银行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投资者利益为重要考量,持续推进零售业务改革与创新,期待以更优异的业绩回报市场与投资者的信任。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