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的机场跑道旁,印度总理莫迪面带笑容迎上前去,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紧紧握手。这场为期两天的访问阵容豪华——斯塔默身后跟着125人的商务代表团,创下英国出访规模的历史纪录。

双方签下自贸协议、谈妥金融科技合作,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以3.5亿英镑签下一笔军购大单:购买英国泰雷兹公司生产的轻型多用途导弹(LMM)。印度媒体迫不及待地宣称,这款导弹将是巴基斯坦空军歼-10CE战机的“克星”。
不经不觉就被这句话的表面之下的大道理唬住了,可一细想想就觉得简直是离谱的到了家了。以其“多栖”的特性,LMM导弹不仅能对直升机、无人机甚至地面上的坦克等低空的高值目标发起精准的攻击,而且其射程也能“撑”到8公里远的高地,仅以1.5马赫的低速就能对目标造成致命的打击。
与专为高空高速的空战歼-10CE所处的天地根本不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LMM的技术源头居然是英国那款服役快三十年的老古董——“星光”便携式防空导弹,这导弹用的还是激光驾束制导方式,说白了就是导弹得顺着射手打出的激光束一步步飞,跟爬楼梯似的。

整个过程中射手得眼睛瞪得溜圆盯着目标,可现代战机随便装个激光告警装置就能发现,然后轻轻松松就躲开了。可见一些自我封闭的网友脑补出的“歼-10CE克星”连喷气式的战斗机的边都摸不着.。
但印度急切的向英国采购的导弹却透露了其对自身的尴尬:显然其现有的国产导弹还远远不能满足其所要的高效的战略需求。
可谓印度空军此役的“脸上都写了歼”!不仅仅是印度空军的脸都丢了光,更是印度的军方和政客们都丢了脸,印度的国民也都丧失了对印度的信心和自信。
可谓一举“灭阵”之能事:巴方的歼-10CE就先搭配了霹雳-15导弹,从160公里的外场就将印度的“阵风”战机当靶子打了个片片落地,三分钟就干掉了5架印度的飞机,自己却毫发无损,堪称一举“灭阵”之能事。

刚刚就连“阵风不败”的法国达索公司也未能逃脱这场“降风”之下,股价一落千丈,跌了12%,将其近日的市值蒸发了26亿欧元。与此相比,巴铁的歼-10CE的单机进货价就已经“心如刀割”了,仅仅5500万美元,远远低于印度对“阵风”的单机进货价2.4亿美元。伴随这场战役的落下帷幕,沙特、埃及便相继派出代表团紧急飞抵中国的门户,印度曾以“万国牌”的军备自诩的遮羞布也被一一的扯得稀烂。
莫迪这回找上英国,明显是想给国防采购“多条腿走路”。印度过去十年买的武器里,英国货只占3%,大部分依赖俄罗斯和法国。
但“万国牌”装备凑在一起,就像拼装电脑——法国雷达、以色列数据链、俄罗斯导弹,兼容性问题频出,印度自研的“阿卡什”防空系统连自家军队都信不过。

反观巴基斯坦,用中国的ZDK-03预警机、红旗-9防空系统和歼-10CE搭出一张立体作战网,战场信息实时共享,实现了“发现即摧毁”。美国军事分析师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戴VR眼镜的打靠肉眼观察的,胜负根本没悬念。
英国当然乐得接单。可谓“天剑”自家防空系统的研发进度都跟不上苏格兰的6套系统的全面的覆盖了,更别说把它部署到波兰了,到头来还经常出现故障的现象,能把库存的LMM导弹卖出去,顺便帮印度海军搞搞舰艇电力推进系统,简直是一举两得。
莫迪甚至高调宣布要派空军教员去英国“指导皇家空军”,仿佛殖民地时代彻底翻篇,可惜现实骨感——英国自家“渡鸦”防空系统用空对空导弹改的地面发射架,连瞄准角度都不能调,实战效果连乌克兰都吐槽。

这场交易背后,真正的较量早已超越单件武器。印度砸735亿卢比想自建稀土产业链,却连重稀土磁铁都要向中国承诺“不转卖美国”才能换进口配额;美国国会21名议员联名施压白宫修复美印关系,生怕印度倒向中俄。莫迪政府一边被国内财政危机困扰(各邦福利支出靠借贷硬撑,旁遮普邦债务率飙到47%),一边又要硬撑“军事强国”人设。
歼-10CE的航迹划过克什米尔上空时,世界已经看清:现代战争早不是刀剑互砍,而是体系化对抗。中国军工卖的不只是飞机导弹,是一整套“战争解决方案”。印度买再多英国导弹,也不过是给“万国牌”武器库添件装饰品。下次莫迪再喊“克制歼-10CE”,建议先问问巴基斯坦飞行员愿不愿意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