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网 香港报道今年黄金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刻。
在地缘政治、金融转向、通胀压力与货币政策转变背景下,全球公认的避险资产黄金价格不仅屡创新高,还成为投资者对冲不确定性的首选。从年初每盎司约2800美元起步,到11月中旬突破每盎司4100美元大关,全年涨幅超过50%,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让黄金成为今年表现最抢眼的资产类别之一。
黄金一直以来都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几个世纪以来扮演着价值储存的通用工具、抵御不确定性的避险手段以及永恒财富的象征。
历史上,黄金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角色随着货币体系的演变而不断演变。每一次转型,无论是伴随着通膨压力、金融危机或地缘动荡,都再次印证了黄金的韧性。
过去十年,黄金已经从周期性的避险资产转变为许多分析师如今所说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中的结构性必需品,在多个经济周期中的表现都突显了其在传统资产疲软时保值的能力。
而2025年的黄金市场可谓“一路向上”,呈现出稳健而强劲的上升通道。
年初,黄金价格在每盎司2798美元左右徘徊,受惠于前一年遗留的避险需求,迅速拉开涨势。二月份,价格已攀升至每盎司2876美元,涨幅约3%。
进入第二季度,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加剧,黄金加速上行,6月份一度触及每盎司3500美元以上。
进入下半年,受美国联邦储备局降息预期的推动,黄金价格进入“高位震荡”阶段,7-8月间多次测试3800美元关口。9月份,市场情绪转向极度乐观,价格突破4000美元大关,成为全年转折点。
第三季度,美国黄金需求同比增长58%,达到186吨,主要来自黄金支持的ETF投资流入,进一步巩固了涨势。
进入第四季度,黄金继续刷新纪录。10月底,价格达到4381美元的历史新高。截至11月13日,现货黄金报4171.46美元,全年涨幅高约63%。
整体来看,2025年黄金价格呈现“阶梯式”上涨,从年初的低位稳步迈向4000美元,成交量与投资需求同步放大,成为大宗商品市场的焦点。
2025年黄金价格强劲上涨的背后,是多重结构性与周期性因素交织而成的强大驱动力。美国联邦储备局降息周期大幅降低持有无息资产的机会成本,债券收益率回落更突显黄金相对吸引力;而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如中东冲突延续、欧美贸易摩擦加剧、亚太供应链重组等都促使全球资金涌向避险资产。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第三季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同比增长3%至1313吨,总金额达1460亿美元,创下季度黄金需求的最高纪录。期内,全球黄金总供应量同为1313吨,创季度新高,同比增长3%。
全球央行亦继续加快购金步伐,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加速去美元化,持续增持实物黄金作为储备多元化核心。第三季净购金量总计220吨,同比增长28%,同比增长10%。首三季,全球央行净购金总量达634吨,低于过去3年的异常高位数值,但仍显著高于2022年之前的平均水平。
根据数据,全球央行黄金储备于8月净增19吨,较7月多73%,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为当月最大黄金买家,保加利亚与萨尔瓦多央行亦加入买金行列。
今年以来最大黄金买家是波兰央行,中国人民银行8月净购黄金2吨,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截至今年第二季,美国为全球最多黄金储备国家,共有逾8133吨,其次为德国有约3350吨,意大利及法国分别持有2451及2437吨紧随其后,中国排第五约2300吨;印度及日本则分别持有约879及845吨。
世界黄金协会资深市场分析师Louise Street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以及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均推升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需求。黄金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因为美元的持续走弱、普遍的减息预期以及滞胀风险的存在,均可能进一步支撑黄金投资需求。今年以来,金价不断刷新纪录,而当前的市场环境显示黄金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市场尚未饱和,配置黄金的战略价值依然稳固。
虽然自10月29日黄金触及历史新高4380美元以来,黄金价格已下跌约6%,不过,许多机构仍对金价的前景保持乐观。
高盛预计,到2026年第四季金价将达到4900美元;摩通私人银行更加乐观,预期到2026年底前,金价可能达到5200至5300美元,较目前金价水平高逾25%。
加上中国自11月1日起取消黄金税收优惠,零售商在销售由上海黄金交易所购买的黄金时,无论直接销售抑或加工后再出售,都无法再抵扣增值税。是次政策涵盖多类型黄金,包括投资产品,如高纯度金条、金锭,及人行认可的金币;亦包括非投资用途的黄金,如珠宝及工业用金属。
花旗分析师估算,税收政策的突然调整会将珠宝商黄金采购的增值税抵扣率从13%降至6%,此举可能使黄金采购成本实质上升约7%,若企业无法完全转嫁成本,零售价格保持不变,如龙头企业老铺黄金、周大福于2026财年净利润恐缩水15%及26%。
摩根士丹利则指出,政策变动将牵动产业链上下游格局,新规将迫使中小型零售商改变采购模式,转向直接从交易所购金以降低税负压力,这可能加速行业整合,利好具规模优势的上市龙头。
不过即使如此,在全球央行持续买金、美国减息周期及各种全球不确定因素下,黄金价格徘徊于每盎司4000美元。
摩通认为,对许多央行而言,尤其是新兴市场,黄金在“外汇存底整体占比中仍然相对较小”,他们仍会继续增持黄金,尽管由于价格上涨,买入力度可能减弱。
该行又称,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有预算盈余,拥有需要再投资的大量现金流。其中很大一部分仍将流向美元。因此不认为黄金会取代美元,只是投入黄金的占比会提高。其他利好因素包括投资者增加黄金持有量,以及对法定货币的持续担忧。
瑞银财富管理最新一份报告亦指出,尽管美国政府结束停摆,风险偏好有所改善,但黄金价格近日仍然回升;在全球债务担忧、政治不确定性和联储局政策宽松的推动下,黄金需求强劲,金价有望进一步上涨。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办公室称,黄金是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工具和对冲资产,维持未来12个月每盎斯4200美元目标价,并认为政治和金融市场风险显着上升,都可能将金价推向4700美元。
此外,劳工需求减弱应会使联储局在2026年初之前再减息两次,随着美国实际利率可能进一步下降,并削弱美元的吸引力,预计黄金将获得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