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香港证监会梁凤仪:三策并举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7月8日,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以下简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了数项债券通优化扩容的措施。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时表示,香港证监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香港证监会将三策并举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
债券通优化扩容
人民币固收市场是香港证监会工作重中之重
梁凤仪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了数项债券通优化扩容的措施,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Rehypothecation)使用等。这些将为债券通发展注入新动能,并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获取人民币流动性支持,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竞争力。
梁凤仪表示,债券通八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在过去一年,债券通下,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合资格在岸债券在香港作为抵押品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从互换通北向交易、离岸人民币回购业务,到香港场外结算公司的衍生品交易。截至目前,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已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国债规模达到30亿元人民币。这些举措为国际投资者持有在岸债券提高了灵活性和资本效率,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梁凤仪表示,香港证监会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发展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重中之重便是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近期,围绕美元资产全球主导地位的讨论再次升温,投资者正加速资产重新配置来分散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正逢其时,香港定当抓住机遇。
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
丰富人民币产品供给
梁凤仪表示:“我们正朝着三个策略性方向推进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
第一,是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的发行,以及丰富人民币产品的供给。”
她指出,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较快。2024年全年,在香港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7%。
首先当然是国债。梁凤仪表示:“国家财政部近年来加大在港发行国债的频率与规模,我们非常感谢,也对财政部未来在香港加大不同期限的国债发行充满期待,尤其是增加中长期国债的比重。”
此外,梁凤仪说:“除了特区政府会继续发行不同期限的人民币债券外,我们非常欢迎更多的机构和企业来港发行‘点心债’,包括主权机构、国际组织、内地政府机构和企业。”
此外,梁凤仪表示,香港证监会也一直与内地监管机构积极合作,持续推动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目前,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力争近期向市场公布实施细则。
提升二级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第二,梁凤仪指出,是提升二级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梁凤仪表示,发展衍生工具对于债券投资者对冲风险和管理流动性非常重要。香港证监会支持金融机构继续开发更具吸引力、更多元的衍生产品,包括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类的产品等,以丰富香港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箱。香港交易所买卖的衍生产品市场在过去几年录得稳健而持续的增长,特别是美元兑人民币期货,今年上半年,每日平均交易11.3万张,是2023年的3倍。
梁凤仪说:“我们明白大家都非常期待国债期货能尽快推出。我们一直与内地监管部门紧密合作,积极推进准备工作,希望会尽快走完‘最后一公里’。”
同时,梁凤仪称:“我们希望推动在香港建立离岸国债的商业回购市场,更好地发挥离岸国债作为融资工具的使用,并促进离岸国债的二级市场交易。”
研究建立、优化配套的
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
第三,梁凤仪指出,是研究建立、优化配套的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前台交易系统以及中后台配套系统。
梁凤仪表示,这些系统将进一步提升香港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为投资者及金融机构提供一个高效、透明的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及融资平台。
同时,梁凤仪说:“我们也注重增强金融市场基建之间的连接。港交所此前与Omniclear(迅清结算)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未来将在多个领域进行探索,包括扩大使用国债作为港交所不同产品的合资格抵押品等。”
梁凤仪总结道,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家高水平金融开放的长期战略,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强大支柱。香港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继续发挥独特的优势,三策并举,全力扩大更丰富多元的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增强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以及建立稳健可靠的基础设施,为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江右
校对:乔伊
制作:舰长
审核:陈墨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