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舒斯京这趟访华,任务很重,他要把俄罗斯账面上的“巨额收入”,变成真正能用的钱。
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于11月3日至4日访问中国,与中方举行定期会晤。这次访问主要议程包括双方的经贸合作、物流互联互通、产业协作以及边境口岸改造等议题。
拆开看,经贸合作就类似俄罗斯卖原油给中国,中国出口机械设备给俄罗斯。物流互联互通解决的是如何让货物从俄罗斯顺利运到中国沿海城市。产业协作指的是中俄能源公司一起建天然气加工厂,或者两国的科技企业合作开发新材料。边境口岸改造指的是升级边境的通关系统,增加货物检查通道,让过关的卡车少排队、速度更快。

近年来,中俄在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上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两国的贸易额一直在增长,虽然国际形势有波动,但双方关系总体还是很稳的。米舒斯京这次来中国,不只是普通的高层访问,他肩上还有重要任务,比如谈油价以及和中国商量出更合适的结算方式。
在米舒斯京来中国之前,俄卫星社转述俄罗斯的专家的话说,中俄双方可能会讨论一种“新的采购折扣方式”。简单说,就是俄罗斯想调整卖给中国东西的价格和折扣。同时,俄罗斯还可能希望用人民币来结算,这样可以让贸易更方便,也能保证他们卖东西的钱比较稳定,受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影响较小。
数据显示,2024年3月份的时候,人民币加卢布交易已经超过95%。接下来,俄罗斯希望把人民币那一部分占比再拉高,让更多钱直接用人民币结算。
对中国来说,人民币结算方便、省钱、风险低,还能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如果把结算货币改成人民币,就不用太担心西方制裁或封锁,毕竟用美元结算可能会被美国或西方银行限制或冻结资金,用人民币就绕开了这些风险。

但如果俄罗斯想借这个机会让油价涨一点,就比较敏感了。毕竟油价涨了,中国买油就要花更多钱,这就直接影响双方谈判能否顺利进行。
俄方在内部压力不小。一方面,能源出口是俄罗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一些俄官员或专家认为,过去给中国的折扣可能让俄罗斯收入少了,想调整回更有利的价格。米舒斯京此行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如何在不破坏中俄合作关系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对俄罗斯有利的油价和结算条件。
从中国角度看,中国要既买得到油,又不花冤枉钱。中国有长期稳定的进口需求,尤其是原油和天然气,同时也希望控制成本。若俄方提出通过人民币结算换取油价上调,中国需要在确保能源安全和控制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
双方谈判中,可能会达成以下妥协:签长期合同,提前确定价格,这样短期油价涨跌就不会影响成本太多。
因此,米舒斯京在开口谈及油价时,需要非常谨慎。任何过于强硬或直接的要求,都可能引发谈判周期的延长。顺利的话,中俄买卖用人民币越来越多,油价调整也会更常见、更稳定。
有朋友或许会说,你想多了,俄罗斯这一仗,越打越有钱,不会在乎那一点半点。但你需要知道的是,俄罗斯在一些能源出口上赚了不少钱,尤其是卖油气给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即使受到西方制裁,它依然有大量收入来源,账面上“越打越有钱”。

但那只是账面上。虽然收入看起来高,但俄罗斯经济内部压力很大。本币卢布波动、通胀高、进口受限;科技、机械设备等关键商品依赖进口;国外投资、银行交易受制裁影响。所以它“赚了钱”,但实际调度和花钱很困难,尤其在国际金融体系里操作很受限制。
俄罗斯账面赚钱多,但动用起来不自由,所以看起来“越打越有钱”,实际上很难随心所欲。 所以米舒斯京这趟访华就很关键了——他要亲自去谈判,把这些“账面上的收入”变成能真正落地、可用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