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奇交易员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在杰克·施瓦格(Jack Schwager)的经典著作《市场奇才》中被重点介绍,同时也是Rogers Holdings董事长。他在1968年只用600美元开始了交易。
罗杰斯将自己在市场中的初步成功误以为是实力。不久之后,他就遭遇了一次重大亏损。
罗杰斯曾向施瓦格分享过八条帮助他取得成功的交易法则。
当吉姆·罗杰斯刚开始涉足金融市场时,他完全是个新手。
“那时我对华尔街一无所知,我不知道股票和债券有什么区别。我甚至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区别。”
可以说,罗杰斯最初的困惑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他就被市场深深吸引,并开始用小额资金进行交易。那是1964年。
在短暂的服役期结束后,罗杰斯于1968年重返华尔街,并找到了一份初级分析师的工作,研究“机床和广告代理商”行业。
不幸的是,罗杰斯把自己最初的好运当成了本事。以下是他对接下来两年经历的描述:
“我是在1968年8月1日进入市场的,正好赶在市场顶部,”他说,“但我手里还有些钱。到1970年1月,我判断市场将进入熊市。”
有几个月,他的判断看似完全正确,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到5月,我的钱已经翻了三倍。7月,我开始做空股票,到了9月,我被全数抹去。最初的两年太精彩了:我从天才变成了傻瓜。”
尽管罗杰斯像大多数新手一样经历了毫不留情的市场教育,他却没有气馁。相反,那次亏损让他明确地知道了不应该怎么做。
从那之后,罗杰斯开始以不同方式思考市场。他不久便建立起一套法则,帮助自己在之后的岁月中大幅战胜市场。
如今,根据Celebrity Net Worth,如今罗杰斯的净资产估计约为3亿美元。正如杰克·施瓦格所说,他“1968年只用区区600美元就开始了股票交易”。

以下是帮助罗杰斯成为传奇的八条交易规则:
1. 将风险与价值放在首位
“无论是买还是卖,我总是先确保我不会赔钱。如果有非常好的价值,那即使我判断错了,我大概也不会亏太多。”
罗杰斯的这条规则听起来与 赛思·卡拉曼(Seth Klarman)以及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理念极为相似:永远要留有安全边际。
2. 寻找催化剂
“你需要一个催化剂来推动大行情发生。”
罗杰斯讲述了一个例子:他曾判断德国即将到来的选举会成为德国股市的顺风因素。当选举结果如他预期时,“市场当天就爆炸式上涨”。
3. 耐心是关键
“任何人都应该学习的一条最好的投资准则就是:什么都别做,绝对别做,除非真的有事情值得你做,”他说。“我会一直等,直到看到钱就躺在角落里,而我只要走过去把它捡起来。在此之前,我什么都不做。”
换句话说:不要觉得自己必须不断调整和交易仓位。罗杰斯说,这样做是“通往破产的最快方式之一”。
4. 逆着狂热可能带来回报
“当我看到市场上出现狂热时,我通常会想看看是否该反着做。”
上世纪70年代末,罗杰斯在黄金强劲大涨后决定做空。他眼看着价格又涨了200美元,然后才最终崩溃下跌。
罗杰斯说,他之所以产生这个观点,是因为听到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强烈表达要压制通胀的决心。这成为他信心的催化剂。
5. 做个逆向者
“永远、永远不要追随大众的市场观点。你必须学会逆着市场走。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看到皇帝没穿衣服。”
罗杰斯至今仍遵循这个原则。尽管许多人称赞美联储政策和政府刺激对市场有利,罗杰斯却认为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将会非常糟糕”。
6. 买入变化
“记住,世界一直在变化。要意识到这种变化,”他说。“买入变化。”
显然,这一策略在他那次做多德国股票的交易中发挥了作用。政权更替就是那次大行情的催化剂。
7. 保持灵活
“你必须愿意买或卖任何东西,”他说。“很多人会说:‘我绝不会买那类股票’、‘我绝不会买公用事业股’、‘我不可能交易商品’。你应该保持灵活,对任何投资都保持警觉。”
罗杰斯从不害怕深入别人不敢碰的市场。
8. 尽量少交易
罗杰斯一年只做三到五个决策,并长期持有它们。

今年8月,罗杰斯在新加坡“全球华人财富管理与传承峰会”上语出惊人,表示自己已全数清空美股持仓,仅保留美元资产作为战术配置。同时透露他偏好“黄金和白银”两大避险资产。
罗杰斯更示警美国极有可能面临债务危机,直言:美国即将面临我有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至于在避险资产,罗杰斯表示自己仍较喜欢“实物资产”,尤其是黄金与白银。他坦言黄金价格一旦回调,马上就会出手购入;白银则是近期不断增持,罗杰斯强调:历史经验多次证明,黄金和白银在危机时刻始终是最佳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