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中层大调整:人事换防与业绩稳健并行
邮储银行近期迎来一轮中层人事调整,涉及多家一级分行行长、副行长职位变动。 此次人事调整正值邮储银行持续推进"七大改革"之际,显示出该行在组织架构优化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的战略布局。与此同时,邮储银行2025年三季报显示,该行资产总额已达18.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650.8亿元,净利润767.94亿元,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在高层人事方面,邮储银行非执行董事韩文博已于10月30日因工作调动辞任。值得注意的是,现任行长刘建军出生于1965年8月,已年满60岁,未来高层人事变动也值得关注。 中层干部调整中,总行工会主席刘敏转任资深经理,山东省分行行长李晓良转任非领导职务。李晓良作为邮储银行资深管理者,曾历任四川省分行副行长、总行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2015年起先后掌舵湖南、陕西、山东三个省级分行,具有丰富的分支机构管理经验。
此次调整中,青岛市分行行长李广增升任山东省分行行长。 李广增的职业生涯展现了邮储银行内部人才培养的典型路径,从许昌市分行行长、南阳市分行行长起步,2020年11月升任安徽省分行副行长,2023年5月起担任青岛分行行长,如今再获晋升。同样获得重用的还有原安徽省分行副行长吴斌,此次调任新疆分行行长。吴斌曾担任济南分行副行长、临沂市分行行长,2023年11月才升任安徽省分行副行长,不到两年即获得主政一方分行的机会。
其他重要人事变动包括:北京分行副行长孙培炎转任非领导职务,孙培炎拥有新西兰梅西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硕士学位,曾担任宁夏区分行副行长,后调任北京分行副行长分管公司业务;陕西省分行副行长董耀峰调任江西省分行副行长,董耀峰曾主政安康、汉中两家地市分行,2017年8月起担任陕西省分行副行长。 这些人事变动体现了邮储银行在干部任用上注重基层经验和多岗位历练的特点。
截至2025年6月末,邮储银行拥有7870家机构,包括总行、36个一级分行、325个二级分行、2221个一级支行和5284个二级支行,以及3家控股子公司。 庞大的网点优势是邮储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该行正通过"七大改革"优化这一优势,重点包括组织架构、网点经营、市场服务体系、激励机制、数智化转型等方面。特别是"一分一支"改革试点,旨在强化一级分行经营能力、做强一级支行服务阵地,构建更加高效的"哑铃型"组织架构。
从经营业绩看,邮储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延续了"双增"态势。 在利率下行的确大环境下,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虽较前期有所收窄,但仍保持国有六大行中的领先位置。收入结构方面,利息净收入2105.05亿元,同比下降2.07%,但降幅较中期收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0.94亿元,同比增长11.48%;其他非利息收入314.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52%。邮储银行表示,非息收入增长得益于多元化中收格局的构建,以及在债券、票据等资产交易上的积极作为。
成本控制方面,邮储银行前三季度业务及管理费1521.67亿元,同比下降2.66%;成本收入比57.40%,同比降低2.65个百分点。 这一成果主要来自储蓄代理费率的调整和严格的费用管控,显示出邮储银行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成效。资产质量方面,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910.09亿元,不良率0.94%,虽较上年末微升0.04个百分点,但仍为六大行最低;拨备覆盖率240.21%,较上年末有所下降。
此轮人事调整与业绩表现共同勾勒出邮储银行转型发展的图景。一方面,通过中层干部轮换注入新的管理活力;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改革优化业务结构。在银行业整体面临息差压力和资产质量挑战的背景下,邮储银行凭借广泛的网点布局和持续的改革措施,展现出较强的战略定力和发展韧性。未来,随着"七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新任管理团队的履职,邮储银行的发展路径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