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揭牌两年有余,省级城商行湖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银行)即将完成首次大规模增资。
根据其日前在官网公告,证监会已批复同意该行向特定对象发行10亿股普通股。根据证监会8月反馈意见,该行本次发行对象共计9名且均为国有主体。增资后湖南银行总股本将增至87.5亿股,国有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湖南省政府仍为实际控制人。

湖南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前五大股东为: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0.53%)、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20%)、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14.96%)、湖南省财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4.98%)、湖南省财政厅(持股比例4.98%)。据测算,此次增资完成后该行国有股份占比将由去年末的81.77%提升至接近84%。

本次增资扩股早有苗头。湖南银行于6月底召开了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2025年增资扩股方案的议案。7月中旬,湖南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该行变更注册资本方案,募集股份不超过10亿股。该局还在批复中指出,湖南银行应加强对股东资质的审核,严格审查入股资金来源,投资人入股资金必须为自有资金,且确保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委托资金、债务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7月底,证监会正式接收湖南银行增资扩股的相关材料并在8月中旬进行一次书面反馈。
湖南银行表示,开展增资扩股是该行应对复杂经济环境、顺应监管要求、把握发展机遇的重要战略举措,将有效提升全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同时,本次增资将增强该行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经营能力,更好地满足高质量发展内在需要和日益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为未来业务拓展和战略落地奠定基础。
湖南银行前身系华融湘江银行,后者成立于2010年10月。2022年,湖南财信金控集团联合中央汇金斥资近120亿元收购中国华融所持40.53%股权,使得这家省级区域性城商行重归湖南。
2023年2月,新组建的湖南银行正式亮相,注册资本77.5亿元,定位于属湖南省管国有控股金融企业。揭牌当天该行还官宣发展目标,即“力争5年内资产规模突破7500亿元,各项经营指标达到先进城商股份银行水平,成为上市银行”。
此次增资也被市场视为湖南银行推进“5年内上市”目标的重要布局。目前该行资产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达6019.4亿元,五年上市计划时间过半,虽已连续多年进入湖南省上市后备资源库名单但尚未传出筹备上市的具体消息。随着证监会增资批文落地,该行增资缴款与股权登记将进入实操阶段,市场核心关注点集中在“此次增资后是否会启动上市辅导备案”。
业绩方面,湖南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02亿元,同比下降6.77%;实现净利润19.43亿元,同比下降2.63%。

2022年-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109.29亿元、114.00亿元和114.0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6亿元、33.03亿元及34.73亿元。
从上市条件来看,资本充足率是重要指标。此前成功过会的城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多稳定在8%以上。今年半年报显示,湖南银行报告期内不良贷款率达1.66%,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72%、9.51%、8.25%,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61、0.54、0.4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向媒体指出,上市后银行需支撑业务扩张与资产增长,资本充足率需具备可持续性。湖南银行定增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8.25%,虽满足监管要求但呈现下滑趋势,通过定增提升该指标,或是为符合上市对“资本稳定性”的隐性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业属强监管行业,IPO审核对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盈利可持续性等指标要求严格,近年中小银行普遍面临排队时间长、反馈问题多的挑战,银行上市步伐整体趋缓,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上市后A股市场便再无新增银行股上市,同期港股市场仅有宜宾银行一家完成上市。今年以来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等多家机构因战略调整撤回上市申请。
目前看,对于正处于“五年上市计划”中期的湖南银行这类中等规模的省级城商行而言,如何平衡好规模增长、资产质量与稳健经营,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需在战略定位、业务经营、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规划和有效执行。
全文参考资料:时代周报、澎湃新闻、公开数据等